不管是棒球文史工作者,或是一般球迷,都同意「少棒之父」這個稱號是專屬謝國城,因為有他的奔走,才有紅葉、金龍傳奇,讓整個1970年代的臺灣都處在三級棒球狂熱;「成棒之父」除了嚴孝章,不做第二人想。因為沒有嚴孝章的高超手腕,臺灣棒球是無法突破外交困境,讓少棒熱潮成長的棒球菁英,可以在1980年代的國際棒壇發光發熱,延續臺灣的棒球命脈。這兩位,當時都擔任棒協理事長,所以按照這個邏輯,臺灣棒壇的「職棒之父」這個稱號,應該是落在成功推動臺灣棒球在1990年職業化,並成為中華職棒聯盟首任會長的時任棒協理事長唐盼盼先生才是。但三十多年後的現在,幾乎所有人都公認,只有這一位才夠資格被稱做「臺灣職棒之父」。 ※ ※ ※1990年2月11日,俗稱「白館」的臺北體專體育館正熱鬧的舉辦北部職棒球迷聯誼會。舞臺上節目正熱烈的進行中,大部分的球迷都盡情享受節目時,在聯盟商品販賣攤位的旁邊,有十幾位球迷圍成一圈,並且語氣有點激動。走近一看,原來是這群人你一言我一語的圍著一個人講話。他個子不高,帶著一副粗黑框眼鏡,如果你不知道他的身份,會以為他只是一位中年的雜貨店老闆,但他真實的身份,是兄弟飯店董事長,也是兄弟棒球隊擁有者,還有最重要的-中華職棒聯盟秘書長。他叫洪騰勝。雖然不敢說沒有洪騰勝的推動,臺灣一定沒有職業棒球,但可以說如果沒有洪騰勝,臺灣的職棒絕對不可能在1990年就誕生,並且出現至今老球迷仍津津樂道的職棒狂熱。那群人圍著洪騰勝,不是為別的,而是關心職棒,為職棒的發展提供自己的意見,講的都是有關如何吸引觀眾、球場應該怎樣改善之類,你我都關心的基本問題。但就跟早年「兄弟」(臺語)的風格一樣,比就直接、粗獷,看起來就像一群流氓包圍質問那般。但洪騰勝一點都不動氣,而是靜靜的聆聽,不斷地點頭,一邊低聲的說「我知道,我知道,都有在準備,都有在準備。」一位外型這麼不起眼,感覺低調內向的中年人,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魄力,幾乎靠一己之力硬是把臺灣職棒從無到有建立起來?事業經營有成,推動職棒夢想早年的洪騰勝,非常神秘,非必要絕不接受採訪,甚至連拍照都盡量避開。只知道他是臺大商學院畢業,接手父親的生意後逐步經營壯大,1979年創立兄弟飯店,過去從沒經營餐飲飯店經驗,卻在短短數年內讓兄弟飯店數度蟬聯臺北市飯店入住率第一。雖然事業有成,但洪騰勝心中一直有個遠大的理想,就是讓臺灣儘早擁有職棒。會想在臺灣推動職業棒球,當然是喜歡棒球!洪騰勝不但喜歡看棒球比賽,他更愛親自打球。從非常年輕的時候開始,每週六下午,洪騰勝就會帶著自家兄弟與公司員工到臺大打軟式棒球。一直到現在洪騰勝雖然年過八旬,還是堅持上場投球,並幾乎場場完投九局。不過洪騰勝決定推動職業棒球,不僅僅是愛棒球,愛打球而已。推動職棒,給臺灣球員出路1990年職棒開打時,當時專程來臺的世界全壘打王王貞治曾經親口問洪騰勝「你為什麼要創建臺灣職棒?」洪騰勝的回答非常簡單明確「為了給臺灣球員一條出路」在他看來,
捕魚遊戲
臺灣棒球發展已經到了分水嶺,不做大刀闊斧的變革,很快就會萎縮甚至消失。1984年是我國棒球發展的樞紐年:這年臺灣靠著少棒熱潮長大成熟的成棒菁英,勇奪洛杉磯奧運棒球示範賽銅牌,但棒壇的氣氛卻非常低迷。當時雖然成棒國手努力在國際賽屢創佳績,但國內賽事觀眾愈來愈不捧場,三級棒球不斷萎縮;而且奪下奧運銅牌的兩大王牌投手-郭泰源、莊勝雄在奧運會後隨即被日本職棒網羅,但國內毫無挽留能力-原因就是國內沒有職業棒球,無力留住這兩位頂尖強投。 80年代,我國好手被日本職棒挖角,毫無招架能力,圖為莊勝雄 圖片來源:李逵的棒球博物館 更糟糕的是,雖然打下奧運銅牌,國內棒球選手的就業跟出路完全沒有前景,除了當選國手一隊還可以靠國光獎章的獎金,其餘選手拿到的薪水僅能勉強餬口但球員因就業、出路問題而士氣低落。更讓家長拿「打棒球沒有前途」來阻擋小孩打棒球的理由更加堅定。除了挽救臺灣棒運,洪騰勝也很有遠見的看到國內大眾對休閒生活的需求日漸強烈,如果國內可以舉辦真正高水準且持續性的棒球賽,就能在當時還屬沙漠的休閒市場佔得先機,把最大的休閒人潮給定著在職業棒球,而人潮就是錢潮。或許短時間職棒球團仍會虧損,但長期來看,則前景無窮。因此洪騰勝認為成立具備聯賽性質的職業棒球正逢其時。堅毅性格從年輕時就展現上一篇提到,當時大部分的棒壇「專家」,都認為臺灣當時並不具備發展職棒的條件,原因也很千篇一律。球場不夠且設備老舊、球員不足、技術水準低落,觀眾不會捧場………反正結論就是一個「此時不宜」。更有人認為如果臺灣硬推職棒,不但職棒養不起來,
線上百家樂
還會毀了原本就慘淡經營的業餘棒球。就連長年支持臺灣棒球的旅日棒球好手王貞治,雖然祝福臺灣職棒誕生,但也憂心臺灣的職棒是否可以吸引觀眾。二十多年後的2016年,王貞治應邀來臺,當他再度遇到洪騰勝時,王貞治問洪騰勝「洪桑,當年你怎麼知道臺灣職棒可以做起來?」洪騰勝的回答也很簡單「決心作就是!」這樣的堅毅性格,從洪騰勝在2016年接受臺大傑出校友頒獎時,他親口講過一個小故事,就可看出端倪。他曾聽聞一位學長從宜蘭騎腳踏車到臺北用了十二小時,他認為宜蘭到新店才73公里,因此產生超越的心情。在民國47年的七月夏日,他一個人只帶一小瓶水,就騎著一臺腳踏車,早上八點整從臺北火車站出發朝新店宜蘭方向出發,當時的北宜公路都滿滿的碎石,而且爬坡路段超郭,整個山裡除了偶爾出現的貨車和公路局巴士,就只有他一個人騎著腳踏車瑀瑀獨行。洪騰勝回憶,剛開始還很有精神,滿心認為一定可以打破記錄。但從新店進入上坡後,就開始力不從心,在北宜跟烏來的交叉口一度折返,但他愈想愈不甘心,如果連這個困難都克服不了,將來還能做什麼?,就下定決心,設定每騎一小時固定休息五分鐘並補充水分,不論費時多久,
線上運彩投注
一定要騎完全程。雖然過程非常辛苦,多次感受到挫折,但絕對不放棄回頭,最終在中午十一點到達坪林,下午兩點到達終點宜蘭。而且只花了六小時。洪騰勝說,這種決心拚鬥和堅持不屈的毅力,就是影響他一生的「北宜精神」。「推動職棒,不能再拖一天了」洪騰勝平日講話不急不緩,泰然自若。只有在一件事情上,洪騰勝展現過極度的急切。職棒從籌備、成立到開賽,實際運作的時間只有兩年,包括賽務、組織、促銷、球團運作等大小事務都需解決,因為每件事情幾乎都如救火般急迫,洪騰勝經常未經討論就直接決定。表面上急的原因是職棒籌備的時間很短,但要處理的事情太多。但真正的原因「(臺灣職棒)再不做,就來不及了」他說現在作,還有經歷世界大小戰役的棒壇菁英可以帶動,也有觀眾基礎,這批菁英的技術水準也不成問題,但再等幾年,這批奧運菁英凋零後,新兵也接不了棒時。「想做,也沒法度了!」職棒籌備階段人少事雜,許多事情需要立刻裁決,洪董這種權威式作為,效率就展現出來。洪騰勝認為職棒是營利事業,任何事情牽涉到預算、經費,「臺灣人就是在乎」為爭取時效,洪騰勝常常快刀斬亂麻,自己先墊錢解決他常說「如果困難在錢,那就由我來解決好了」當然其他球團也會認為,如果有困難,你也可以提出,我們共同負擔啊「那萬一談不攏,拖慢了職棒的前進速度,怎麼辦?」洪騰勝某次接受採訪時的回答,表現了他內心的急。但這種奉獻,其實洪騰勝家族也在抱怨,兄弟飯店的經營所得,資助棒球的部分是否太多了。但,去掉1988-1990籌備職棒這兩年,洪騰勝在推動職棒上,是有條有理,依序穩健的建構起來。建構職棒第一步:組球隊1984年八月底,
真人21點
國內報紙出現全三批廣告,主題是「超級成棒隊組隊啟事」除了宣告球員底薪從三萬起跳,內文更出現「以企業經營提升職棒水準,為我國職業棒球隊催生與紮根」的豪氣宣言。但,一個民間企業組成的球隊,要為臺灣職業棒球催生?那要多大的財力?外界盡是冷嘲熱諷。但洪騰勝不為所動,他依舊按照自己的步驟行動,對他來說,建構一支甲組球隊,最關鍵的人數不是球員,是總教練。他認為怎樣的總教練就會帶出怎樣的球隊,而他心中唯一的總教練人選,就是「教官」曾紀恩。「我被洪先生愛棒球的熱誠感動了,我要以最大的敬業精神來做這件事。」曾紀恩接任兄弟總教練後,曾經對採訪的媒體如此表示。教官是洪騰勝心中的最佳教練人選,85年三月,派親弟弟邀請教官有事一談,教官勉強答應,並再約定時間之前就到達飯店,但當時洪騰勝已經在門口等待。原先教官對洪騰勝想組職棒隊的事,抱持半信半疑而推託,但經過幾次接觸,教官確認洪老闆不是說著玩得,也決定再拚一次,同意成為兄弟棒球隊總教練。不過剛開始進軍甲組並不順利,還一度被媒體酸「就兄弟隊這幾場在乙組裡的表現,想要打進甲組的前三名,一個字-難。」但這個預言很快就被打臉,兄弟不但之後成為甲組勁旅,還勇奪1986年成棒甲組春季聯賽冠軍(第二循環10戰全勝,合計12連勝)、1988年中正杯冠軍、1987-88國慶杯冠軍等佳績。更重要的是,洪騰勝用之後幾年兄弟隊在甲組成棒頻頻拿下好成績,並且每一場比賽都有眾多球迷進場相挺來證明,只要認真經營,觀眾是不會放棄棒球,仍會進場加油鼓勵。 建構職棒第二步:蓋自有球場1984年洪騰勝在各大報紙刊登招收球員廣告裡,有「(將)自備室內、室外訓練球場」「三年蓋球場,五年組職棒」等字句。以當時臺灣的棒球環境而言,這根本是天方夜譚。因為光買地的錢就不是一筆小數目,還有建設,各項設備與保養的費用,在沒有職棒的時代,這根本是有去無回的無底洞。兄弟飯店的營運雖然不錯,
金旺娛樂
但規模可撐的起來嗎?可能除了洪騰勝自己,全臺灣的人都在懷疑。但洪騰勝用了不到三年(嚴格來說是兩年多一點)就完成了他的諾言。1984年底,洪騰勝就對專程前來採訪的雜誌記者透露,他當時已經花了六千萬臺幣在龍潭買下一塊地,準備做為兄弟隊專屬的訓練棒球場,而且將有室內的內野練習區。 直到現在,龍潭球場仍維持的非常好。 雖然因為龍潭的地在陸軍總部旁,有航高安全疑慮,但球場在1985年動工,1986年11月完工啟用。此後兄弟隊就有了臺灣第一座純私人企業專屬訓練球場。而且有平整的內野草皮與當時全臺最完善的訓練設施。這時大家才相信,洪騰勝說要搞臺灣職棒,不是說著玩的,當兄弟隊的基礎建構完善後,洪騰勝的第三階段,就是真正建立臺灣的職業棒球。但職業棒球不能只靠一支球隊,甚至兩支球隊一直打,觀眾也會看膩。能夠維持基本運作的職業棒球規模,最少最少也要四隊。但在1987年初,有職棒模樣的球隊,只有兄弟一支,,那還要想辦法找三間企業並同時組織職棒球隊,
雷神試玩
臺灣職棒才能開打。但這談何容易?那洪騰勝是如何完成這個不可能的任務?且看下回分解。,