2019年12月中,線上教育平臺Hahow(好學校)宣布獲得400萬美元(約1.2億臺幣)的A輪募資。除此之外,也正式宣布推出Hahow for Business切入企業內訓領域。
綜觀全球知名的線上教育平臺早早就插旗企業內訓領域,Hahow推出企業內訓業務的進展相當合理,國外案例包含Udemy、Coursera都設有企業(政府、學校)內訓的業務。其中線上教育平臺Lynda在2015年被求職社交平臺Linkedin以15億美元收購,也是對Hahow for Business利多的前例。
不過,
金旺5298娛樂城
Hahow在2015年就創立,到2019年才推出企業內訓服務,讓他們決心把「頭洗下去」的關鍵是什麼?Hahow for Business裡又有什麼課程?
從6,000筆統編中看見的商機
Hahow的共同創辦人江前緯表示,其實一直都看得到、接收到企業端對於線上課程內訓的需求,「在沒有向企業推銷的情況下,2017年開始不斷接到企業人資的電話,
GK娛樂城
詢問有沒有企業方案、課程授權方案,甚至問我們能不能派老師去企業裡面演講。」
但遲遲沒有跨入企業內訓的主因,仍是因為新創公司資源配置的考量,「感受到企業端的需求,但我們還沒找到他們所需的最大公約數。」江前緯說。
改變關鍵發生在一次有企業打電話來Hahow,表示有員工購買課程時打了統編,詢問是否能透過企業統一購買。「我們就去調資料,發現竟然有 10%訂單有輸入統編,不重複的企業有6,000多家。」企業端新產品部門經理黃于芬說。
另外一個催生Hahow for Business的動力,則是臺灣人對於線上教育課程的熟悉度已相當高,不光是年輕人在使用。「2016年的使用者就是18-25歲,到了今年, 45歲以上的使用者有15%。老實講有45歲以上的人在用Hahow真的很酷。」黃于芬說,「我們才決定把頭洗下去。」
Hahow開始與企業人資交流,嘗試了解企業端的需求到底是什麼,作為Hahow for Business的設計參考。
買一個圖書館給員工,而不是把他們關在教室
與企業交流後Hahow發現,許多企業都有數位轉型的需求,並希望由人才來推動企業轉型,甚至有許多企業設有人才發展部門來推動人才培訓,很自然地會聯想到用線上課程來學習。「但很多企業的線上學習,是看DVD、看課程的錄影。」黃于芬說。
看DVD、錄影的學習方式,與Hahow專為線上學習場域所打造的體驗截然不同。 Hahow從課程的腳本設計上,是為了線上學習所打造,不管是導師與學生的互動、講義製作、筆記的時機都經過設計。
江前緯舉了一個簡單的例子,也許也是Hahow for Business最好註解:「我們希望企業買一個圖書館給員工,而不是把他們關在一間教室。」
了解自家產品確實能帶給企業端更好的線上學習體驗後,在2018年,Hahow與臺新金控、恩主公醫院、交通部觀光局開始合作,2019年再挑選包含國泰集團在內的10家企業試行企業服務,根據使用者的真實回饋來調整,最終於今年底推出Hahow for Business的服務。
滿足員工、人資需求,Hahow企業內訓有哪些內容?
Hahow for Business裡到底有哪些功能?最主要可以從使用者(員工)與企業人資兩個角度去看。
在使用者端最重要的是內容與體驗,
娛樂城推薦ptt
Hahow for Business共有50+堂課,未來將以每月2堂課的速度增加。每堂課程都經過重新剪接、改製,讓動輒7-8小時的內容,縮成2個小時,「我們希望把每個單元控管在10-15分鐘,每個單元都能真正解決工作上所遇到的問題。」黃于芬說。
其中內容的挑選也考量到企業的需求,包含四大區塊:數位行銷(社群力、文案溝通等)、數據分析(Power BI、Python資料分析、資料視覺化等)、數位思維(時間管理、設計思考等)以及職場通識(簡報力、英文Email寫作等)。
Hahow內容團隊會針對企業不同需求,來統整課程,這將是Hahow for Business團隊最大的考驗之一,因為策展課程的能力有多強,企業的渴望就有多強。
舉例來說「成為企業數位轉型時代的關鍵人才精選課程」中,就包進「設計思考,頂尖企業都在學的創新流程」、「不學Coding的邏輯思考課」、「職場必備的批判思考力」、「產品經理職場學:PM必修的職涯指南」、「上班族的Email寫作課」、「深入人心英文簡報術」。
在企業人資端,
信用版娛樂城
也設有儀表板可以讓企業人資看到學習者的修課時間、修課數量、平均完課率以及測驗結果。
不過,
信用版
畢竟2C與2B的客戶與需求極大不同,Hahow for Business必然還會經過一些調整與優化,「今年正式啟動Hahow for Business,我想明年再來看,一定會長得超不一樣。」江前緯說,「但從企業要求我們去demo(展示)的積極度,跟業務跑起來的感覺,我非常樂觀。」
線上課程是數位轉型的輔助,不是萬靈藥
除了Hahow for Business本身之外,也可以從Hahow與企業的交流中發現企業對於數位轉型、人才培育的難處。
「企業最常問的問題就是『線上學習』到底有沒有用。」黃于芬說,因此企業對於線上學習的指標有很多想像,不管是完課率、測驗結果、上課時數、課程看過幾遍等,甚至有企業的問題會是「能保障員工看完績效變好嗎?」、「能跟考績直接連動嗎?」
「但線上學習這件事情是很自主性的,它方便、門檻低,
戰神賽特訊號
但也伴隨著很高的跳出率。」黃于芬說,如果企業抱著提高績效的念頭,強迫員工進行線上學習,也有可能造成員工「掛網」,開著線上學習網站卻在做其他事情的情況發生。
因此更重要的是企業如何提升員工自主學習的動機,「這又是另外一個更大,卻沒有標準答案的話題。」黃于芬說,也許多成功的案例,卻沒有通則。
儘管沒有標準答案,在與企業的實驗性合作中,發生了一件相當符合Hahow所期望的未來:有企業詢問是否能將課程轉至員工的私人帳號,因為員工想要自主複習。「對我們來說很受寵若驚,因為我們真的幫企業提升員工自主學習的動機。」黃于芬說。
也許Hahow for Business是企業數位轉型最好的輔助之一,卻不是萬靈藥。企業想要成數位轉型,仍要從內部文化開始做起。
延伸閱讀:
同樣有富爸爸軟銀,Uber走下坡,Grab卻將擺脫赤字轉虧為盈?
全臺首間樂高授權專賣店降臨遠百信義,用5大亮點擄獲大人小孩的心
責任編輯:陳映璇
文章源自於數位時代,